日韓女性不婚潮 經濟力量影響婚戀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在韓國,年齡介于25至29歲的未婚女性比例極高,達到了59.1%;年齡介于30至34歲的未婚女性比例為19%,而年齡介于35至39歲的未婚女性比例為7.6%。而在日本,年齡介于30至39歲的適婚女性中,未婚率高達38%。

圖片來源:東莞韓風尚婚紗攝影原創空間
近年來,包括日韓在內的一些國家的婚姻觀念正在迅速轉變,許多女性開始選擇不結婚,而不是僅僅選擇離婚。日韓女性選擇不結婚的趨勢直接導致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加嚴重,同時也會引發一系列社會難題。在傳統觀念中,家庭被視為一種穩定的象征。男性被認為是承擔家庭生計壓力的主要責任人,而女性主要扮演賢良淑德的角色,在家中負責撫養子女和承擔家務。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亞洲成為“世界工廠”帶來了巨大的利潤,這也導致了性別角色的重新分配。家庭中男性在經濟上的壟斷地位被打破,亞洲女性早已開始進入職場,承擔著與男性同樣的工作壓力和社會責任,以維持家庭生計。在東南亞地區,有59%的女性從事工作。而在韓國,女性的就業比例甚至超過男性,20多歲的韓國女性中,有59.2%擁有工作,而男性僅有58.5%。女性在婚姻領域的“罷工”,象征著社會復興和轉型,也可以視為經濟力量對婚姻和戀愛領域產生的必然結果。現今的女性更加關注自己的價值和意義,許多以往被視為男性專屬的社會行業已向女性敞開了大門。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角色已經被打破。日韓女性選擇不結婚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假如說西方女權主義思潮和現實生存環境喚醒了日韓女性的獨立自主意識,并為不婚女性提供了精神動力,那么高等教育的普及則成為她們實際的有力支持。高等教育不僅令許多女性獲得了較高的學歷,還進而帶來了較高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有兩個方面原因導致了具備經濟實力的“黃金剩女”對于未來伴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她們作為“三高”女性工作非常忙碌。其次,傳統的擇偶觀念要求他們要有遠大的目標。家庭中心的婚姻觀正在逐漸被個人幸福為中心的婚姻觀所取代。根據數據顯示,女性受教育和學歷水平越高,越傾向于晚婚或選擇不結婚。特別是一些“適婚女性”,當她們看到很多已婚女性即使擁有全職工作,但依然忙于繁重的家務勞動,導致身心疲憊時,更加堅定了她們遠離婚姻的選擇。女性的“不婚潮”顯示了她們希望成為獨立完整個體的愿望,但也反映出她們在婚姻方面的沖動和不成熟。男女之間圍繞婚姻的盲目爭斗將嚴重破壞社會和諧發展的機遇。傳統核心家庭消失的代價高不高取決于維權婚姻的代價是否過高。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放棄包含女性角色本質內涵之一的"他我"概念,是否會給女性造成巨大的傷害?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仔細思考。當然,傳統的日韓婚姻形式確實限制了女性的發展,我們應該迎來一個21世紀,讓女性和男性共同參與主導的時代。在當今社會,女性突破傳統社會禁忌,并追求個性獨立,成為改變不平等現狀的重要途徑。然而,我們不能否認家庭在社會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它能夠團結、穩定和安慰人們。婚姻情感的親密關系是無法被物質和職業成就所替代的。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一種超越了物質利益、地域、民族和風俗的尊重與承諾,是人類善良本性的升華。只有通過社會改革來實現男女真正平等,才能清除困擾著這個古老人類制度的問題,從而讓婚姻更加美好幸福。

圖片來源:德陽小樹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