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蒙古婚禮\蒙古人的婚禮習俗

圖片來源:濰坊諸城愛閣婚禮
來內蒙古旅游的游客往往喜歡觀賞一種特殊的藝術表演,即“蒙古婚禮”。這種藝術形式包括了“鄂爾多斯婚禮”、“烏拉特婚禮”、“察哈爾婚禮”等等。許多人看完之后,認為舞美和歌聲很好聽,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但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一些細節很少有人能夠理解。因此,“蒙古婚禮”成了一種既浪費金錢又浪費時間的娛樂方式。有時候我看到外地游客對“蒙古婚禮”感到困惑的表情,真為他們感到無奈!

圖片來源:啟悅婚禮策劃
蒙古人的婚禮儀式是怎樣的呢?

圖片來源:昌吉完美婚尚
通常情況下,過去的蒙古人采取的是"搶親"和"訂婚"的方式。成吉思汗之前,蒙古各部之間經常發生爭斗。后來,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各部,蒙古人的搶婚傳統也源于此。《蒙古秘史》中記載了一段故事:蔑爾乞特人首領之子赤列都娶了一位美女,但被塔塔兒人搶去,然后乞顏部的也速該巴特爾又搶走了她。這位美女最終被乞顏部娶為妻,她就是成吉思汗的母親珂額侖。……由于蒙古族的性格兇悍,即使后來法制得到了完善,也難以改變他們“配弓娶親”的習俗。蒙古族把迎親的武裝隊伍稱之為“薩達克”。這個防衛團隊的成員都戴著弓箭,以應對突發情況。蒙古族的強娶行為并無繁瑣的策略,而是采取強硬手段,因而導致了許多部落之間的仇恨和沖突。在蒙古草原上,強調了“適者生存”的規律。沒有強大勇敢的男人,即使能夠結婚,也只是為他人預備了妻子。蒙古人的婚約制度在社會階層和身份上從遠到近、從貴族到百姓都有所適用。據《蒙古秘史》記載,鐵木真的身高矮小,他的父親速該巴特爾與珂額侖商議后決定為他安排一門親事。于是他們前往弘吉喇部尋找合適的對象,并偶然遇上了德薛嬋。德薛嬋向他們表示自己有一個年長鐵木真兩歲的女兒,并經過幾天的酒宴,親事最終成功訂下,鐵木真也開始在女方家居住。這是成吉思汗以前蒙古貴族的婚姻安排方式。因為《蒙古秘史》對于婚禮和婚俗的描述比較簡略,因此只能用作參考。在歷史中,有記載顯示蒙古在清朝時期的婚禮習俗,至于元明時期的婚俗,則由于信息缺乏,只能努力尋找線索。清朝對蒙古族(尤其是在其統治下的蒙古族)實行了“盟旗會盟制度”。當時,蒙古王公是世襲的,但實際地方權力是由每個盟的佛教領袖和盟主行使的。因此,草原上的貴族都宣稱自己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后裔,以提高自身地位,并與佛教領袖和盟主共同管理草原事務。這是滿清時期的一種政治分權策略。當時的蒙古王公對藏傳佛教思想較為接納。在選定心儀的女子后,準備迎娶之前,都會去請教活佛的意見。一切順利后,便會提親。蒙古族也有信奉“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也就是一般選擇妻子都會比丈夫年長一些。蒙古人在遠古時代就堅持著“不在自己的土地和部落中選擇配偶”的定親原則。這種做法的原因可能與其他民族一樣,出于對近親婚姻可能帶來不良后果的擔憂。在蒙古貴族的傳統中,定親和大婚都具有極高的重要性(在古代一夫多妻的情況下,大婚指的是第一次結婚)。因此,蒙古貴族在舉行盛大的婚禮時,必須選擇門第相當的人作為長期伴侶。一般而言,商談婚禮的事情會交給“婚晉”負責。婚晉是草原上主導婚慶的總帶領者,也是有聲望的族群中男性長輩。他們會帶著一些禮物,也被稱為“饈斯”,包括一些物品,比如包爾蘇克餅(空心餅)、熟羊脊、馬奶子酒、奶制品以及布匹綢緞等等。此外,這些禮物一般會以偶數的數量呈現。一旦女方同意提親,她的姐夫將會轉告婚禮進程并回禮,還會清楚解釋彩禮的金額和婚姻的安排。蒙古貴族的婚禮不是自由戀愛,而是按照等級劃分。因此,蒙古的王公世襲制度使得許多蒙古族的平民百姓難以突出重圍。他們寧愿做富人的二房,也不想成為貧窮人家的正妻,這樣做為的是能夠改變他們的命運。敖包相會的傳說是關于自由戀愛與傳統蒙古歷法發生沖突的故事,將來有機會再寫。由于我還沒有全面了解蒙古貴族婚禮的細節,所以僅能就某些方面進行簡略的說明。定婚完成后,接下來就是正式結婚,蒙古貴族的嫁娶儀式通常遵循藏傳佛教的傳統,以九九八十一為基準。蒙古人相信長生天,將天地劃分為九九八十一層。有意思的是,人們可以去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那里數數牌樓后面到八白室大帳的臺階數量,共計九九八十一層。有關彩禮問題,近代的一些文獻記錄了來自鄂爾多斯杭錦旗王爺和烏審旗末代王爺的例子。據悉,他們的彩禮清單上包括了九頭牛、九只山羊、九只綿羊、九頭駱駝、九只山羊、九份上等綢緞、九塊磚茶、九份饈斯和九根銀條。對于那些在草原上生活的普通牧民來說,這些物品的數量相當龐大,相當于一夜暴富。由于戰爭的緣故,烏審旗最后一任王爺湊足了九九八十一塊大洋,迎娶了自己的妻子。在進行婚姻結合時,男方須組織一個名為“薩達克”的隊伍。年輕的男士需要穿上全身武裝裝備,以防止有人企圖進行綁架式的爭奪婚事。新郎通常穿著盛裝跟隨在婚禮儀式的后面。新娘的家人全部是年輕的婦女,她們負責為新娘準備并打扮,還在新娘的閨房周圍灑上新鮮的羊奶。蒙古人在祭祀活動中,一直都有拋灑奶汁的傳統習俗。年輕女性在過去通常會梳一個大辮子,如果結婚的話,就要在洗完澡后將辮子拆成兩股(這是蒙古族的一項傳統禮俗,由于蒙古族部落眾多,習俗也各異)。當娶親隊伍到達女方家時,并沒有得到熱情的歡迎,而是遭遇了一系列的挑戰。首先是女方家庭不允許新郎靠近新娘的閨房。在飲盡下馬酒之后,婚晉的儀式中,婚晉應當背誦娶親詞。女方的家庭或者部族中已婚的女性們將依次敬酒。還需要設立一些考驗,例如:手掰羊脖骨。過去,女方家族的人會在熟羊脖骨里插入兩根筷子,要求新郎用力將其掰開。蒙古人一般認為有力量的男人是最值得信賴的。然而,對于力量較弱的人來說,可以用刀子輕松地剝離羊脖骨,并插入一根筷子,然后很容易就可以折斷它。經歷了一系列的考驗,當時機成熟時,新郎帶著妻子走出了閨房,并率領著娶親隊伍返回男方家。男方家門口首先擺上了準備好的火盆,新婚夫婦需要向火盆表達敬意。蒙古人非常崇敬火神,因此女方入住男方家時,需要繞著火盆左右走三圈,這象征著將邪惡和過去的一切燒去,以便從這個家庭重新開始。大家聚在主人的蒙古包里,盤腿坐在一起,享受親朋好友的歡聚時光。年長的長輩從羊背子上切下一塊肉,為大家帶來了美食盛宴。這時,歡樂的氛圍也隨之展開。最新奇的就是吸食羊尾,一般蒙古族人所用的羊尾巴多數來自大型綿羊。因此,我們會用刀將碩大的羊尾巴切成細條,在手中拿著,不能咀嚼,一下子將它吸入肚子里。一些調皮的小孩子,如果不小心吸入喉嚨,會讓大家都笑得歪。蒙古人喜歡整夜不休地享受娛樂活動,音樂會有胡琴、馬頭琴、潮爾等樂器陪伴。想要整晚盡情地唱歌、暢飲、熱舞。由于知識不夠豐富,本人所談的蒙古婚禮只是大略了解,許多細節和分類并沒有全面詳細的掌握。由于蒙古婚禮具有文化特色,因此需要大家共同探索和發掘。期望蒙古文化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關注!今晚是七夕節,漢族人的情人節,希望有情人最終能夠幸福地在一起。最后我要分享一首蒙古族的送親歌,《鴻雁》,中文翻譯為:大雁展翅向南飛,芳草低頭躲秋涼。含著淚告別爸爸媽媽,我要出嫁到遠方。云霧繚繞在草原上,秋風吹來花凄涼。含著淚告別親人們,今日我要嫁到他鄉。從前在西山崗放牧,東南的草原花最香。家里的奶茶常常令人沉醉,爸爸媽媽的恩情長久。馬兒將我送到遠方,爸爸媽媽保佑平安健康。來世我要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生陪伴在父老身旁。

圖片來源:蘇州蘭庭絮婚禮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