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婚禮歷史從婚紗流行到集團婚禮
在20世紀初期,文明結婚已經成為許多大城市新時代男女樂于接受的婚禮方式。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隨著公派和自費留學人員的增多,尤其是中國與西方國家交流日益密切,文明結婚的風氣深入人心。盡管老一輩人對倡導西方方式的婚禮多有批評,但無法阻擋文明婚禮的廣泛流行。

圖片來源:北京昌平麥瑞蜜婚禮藝術中心
當然,在對于文明婚姻的理解方面,具有進步思想和現代觀念的文化人和普通人之間存在一些差異。文化人更加注重科學和文明精神在婚禮中的體現,而普通人似乎更加看重婚禮形式上的文明感。

圖片來源:北京櫸榮軒婚禮策劃
1921年6月2日,北京的《晨報》以特別大字標題發表了《新潮人物的現代婚禮》一文。文章中表明,趙元任和楊步偉夫婦的婚禮非常簡單,沒有邀請客人,也沒有接受禮物。他們將親友贈送的喜錢捐贈給了中國科學社。僅有兩個證婚人參加了在他們的住所舉行的婚禮。

圖片來源:北京昌平麥瑞蜜婚禮藝術中心
趙元任與楊步偉的相識始于1920年的9月。當時,趙元任擔任清華大學教授,享有可觀的收入,而楊步偉則是森仁醫院院長,薪資待遇自然也很優厚。

圖片來源:禾木wedding
按照傳統做法,他們本可以辦一場非常隆重的婚禮,但他們只租了一套房子,婚禮上的一切儀式都非常簡潔。不會邀請親友,更不收受禮物。趙元任博士和楊步偉女醫士非常尊敬的向親戚朋友們呈送這份臨時的結婚通知書,告知大家他們兩人已經在北京自愿結婚,時間是民國十年六月一日下午三點,按照東經120度的陽光標準時間。他們的婚禮主持人是:博士胡適之和女醫士朱微。特此通知各位,為了消除近來在新舊界限中流行的低俗虛文和無謂的繁瑣開銷的習氣,除了下面列舉的兩種例外情況外,不再接受其他賀禮。首個例外是抽象的恭祝,例如由送禮者自行創作的書信、詩歌或音樂等,這些都是非物質的禮物。第二個例外是,您可以以您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中國科學社捐贈。胡適和朱微準時來到了趙元任和楊步偉的新家,位于小雅寶胡同49號。胡適手里捧著一個紙包,一進門就迫不及待地問道:“現在可以送禮了嗎?”趙元任立刻提醒胡適要遵守通知書上的要求,不要超過規定的范圍。胡適哈哈大笑,說道:“這是我親自研究的《紅樓夢》,可以算作我自己寫的東西嗎?”趙元任和楊步偉聽后大喜,高興地接收了這份禮物。
可以說,趙元任和楊步偉真正理解了文明結婚的重要性。他們的婚禮雖然很簡單,但是成為了北京《晨報》上的重大新聞。然而,在那個時候,能夠真正理解這個意義的人并不多。即使是證婚人胡適,私下里也未必全心全意地支持那樣的婚禮。
當時的年輕男女對于文明婚禮的外表非常偏愛。比如,他們喜歡文明婚禮上使用的各種物品,如新郎的西裝禮帽、新娘的禮服長裙等,都像時裝一樣引起他們的狂熱追捧。這些穿著在舊式的婚禮上是無法穿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