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婚嫁習俗——議婚
相親是商量男女婚姻事宜的最初階段,也被稱為議婚或議親。在過去的傳統中,相親包括了求婚、過帖和相親等多個步驟,最后進入準備定婚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通常是男女雙方父母基于對方的門第、家境和相貌等條件來決定婚姻是否成立,而男女當事人并沒有太多發言權。
圖片來源:長治sunny喜鋪婚慶
無媒不成婚",婚姻的開始,通常是男方家長委托媒人或通過親戚、朋友或鄰居前往女方家庭求親,也被稱為"提親"。這個過程相當于"六禮"中的"納采"。
圖片來源:長治sunny喜鋪婚慶
如果女方的家長同意考慮結親,男方會再次通過中間人或媒人到女家詢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進行“開八字”測算,請求陰陽先生進行“合婚”法事,以審查男女雙方的命運是否相符。
圖片來源:長治sunny喜鋪婚慶
在山西長治一帶,人們常將結婚稱之為“取四柱”,而在雁北地區,人們則稱之為“換婚單”。具體的步驟是將男女雙方的生辰年、月、日、時的四柱干支寫在絹帛或麻紙上,隨后邀請卜算師進行推算,以查看雙方之間的命運相合程度是否存在克異之嫌。一般民眾普遍認為,男女生肖相沖的人不適宜結婚。所謂"對沖"指的是子午相沖,丑末相沖,寅申相沖,巳亥相沖,辰戌相沖,卯酉相沖,總共有六個沖。在各個地方常有一些俗語,比如“白馬怕青牛,兔和龍交流淚,豬和狗無頭緒,蛇與虎像刀錯,羊和鼠一旦休”。這些言論完全是無稽之談,現在大多數地方已經不再重視了。這個程序相當于“六禮”中的“問名”儀式。男女雙方確認八字合適后,雙方家庭選擇吉利的日期來傳遞庚帖,晉北地區稱此為“送契”,重新寫明男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時等信息。至此,婚事初步確定。根據忻州、長治等地的說法,女方則會被認為“有主了”,而晉中地區則說女方“已經問出去了”。這一程序相當于六禮中“納吉”的前一部分。現在不再流行包辦婚姻,因此“過帖”這個步驟自然而然地被省略了。
在滿足訂婚條件的情況下,男女雙方仍需進行“相親”,又稱“相門戶”或“看屋里”。即雙方家庭商定時間見面,最終決定是否結婚。在今天,山西各地仍然保留這一習俗,但“相親”的主角已經由雙方父母變成了男女雙方自己,“相親”的意義也不再是為了認識親家,而是通過面對面的接觸來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在第一次見面時,通常由媒人或介紹人介紹,男女雙方對坐,相視而坐,互相觀察,這就是所謂的“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