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婚禮各有不同的婚禮習俗

圖片來源:黃山中藝婚慶
婚姻的質量對于個人的幸福來說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應當尊重并堅持許多中國傳統婚嫁習俗。然而,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婚俗。接下來,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中國各地的婚禮風俗吧。

圖片來源:呼和浩特瑞鉑婚禮
圖片來源:湘潭婚慶-仟漫婚禮策劃

圖片來源:九江(德安縣)蒂爾婚慶
一、婚禮儀式
婚禮被認為是人生儀禮中的重要事件,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都是如此。不同的是,人們對婚姻的認識因時代而異。在古代,家族和血統的延續對晚輩來說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將男女交合和產生子嗣的婚姻禮儀視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婚禮和婚姻制度緊密相連,是人們文明和教化水平的一面鏡子。中華民族和其他各民族一樣,經歷了亂婚和群婚的階段,進入文明社會后逐漸采用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式。
二、傳統婚俗傳統婚俗是指從古代開始流傳下來的在婚姻儀式中遵循的習俗和慣例。這些婚俗不僅代表著一種文化傳承,也展示了人們對婚姻和家庭的重視。在傳統婚俗中,有許多習慣和儀式,如婚前準備、婚禮形式、新娘嫁妝、交杯酒等。這些傳統婚俗在現代依然存在,雖然有些細節發生了變化,但仍然保留了一定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參與和遵循傳統婚俗,人們能夠增進感情,鞏固家庭關系,為婚姻帶來吉祥和幸福。
婚禮形式最初起源于原始社會晚期,從傳說中伏羲時代的定婚儀式,即用一對鹿皮作為禮品開始,逐漸演變為夏商時期的“親迎于堂”,再發展到周代的“六禮”,為中國傳統婚禮奠定了基礎。歷經時代的變遷,婚禮儀式也越來越豐富多彩、熱烈隆重。
簡而言之,中國傳統婚禮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婚前禮、正式婚禮和婚后禮。
三、地方婚俗風情
(一)麻辣面
白族人的婚禮以熱烈而隆重聞名。這是因為在白族語中,“辣”與“親熱”諧音。所以當新郎進入洞房時,他的伴郎們會將辣椒粉灑入已準備好的火盆中,立刻彌漫著濃郁的辣味,讓新郎和新娘咳嗽起來。接著,新人會在新房里吃喜飯、喝喜酒,食物和酒肉中也會加入辣椒粉,使新郎和新娘咽下去有些困難。這時,鬧喜的人們就會爆發出歡聲笑語。
一、夾生飯
居住在滇南的葉車人通常在黃昏舉行婚禮。當新娘被接到新郎家后,首先要進入大房,向象征祖先歇腳處的篾笆叩頭,然后面向酒席長輩行埋頭禮,表示她心甘情愿地嫁給新郎,愿意與他共度一生。在婚禮中,他們要吃夾生飯,這夾生飯要蒸至五成熟,外面煮熟而內部還保持著生狀。葉車族人相信,新娘吃夾生飯象征著添丁進寶的好兆頭。
(三) 與母親共進晚餐
在魯南山區,有一種流傳已久的習俗叫做“離娘飯”。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意味著離開母親之前的最后一餐。這是一種道別和告別的意義。
通常,在結婚前一天晚上進行"離娘飯"。有傳言稱,只有在新娘吃完這頓飯之后,她未來的日子才會變得幸福甜美。在餐桌上,大家按照年齡大小安排座位,新娘的母親負責準備酒菜,并親自把控烹飪。新娘家的主菜是當天上午由新郎家送來的一只公雞和一只母雞。這道菜被稱為“離娘飯”,寓意著女兒離開母親后一定會獲得好運。還有一碗水餃、一碗面條和一碗干飯。祝福新人早生貴子的是餃子;寓意婚姻長久的是面條;而象征白頭偕老的則是大米干飯。飯菜齊備,母親就座后,新娘站起身來,拿起米飯遞給父親,父親接過后轉過桌子遞給哥哥,哥哥舉起碗給新娘,新娘立刻啃了三口,將米飯吐在桌子上擺放好的手帕上,嬸子或者嫂子當即將手帕包好裝進新娘的衣袋中,以便她第二天帶到丈夫家。接下來,眾人開始享用美食,暢談笑語。新娘要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和叔嬸哥嫂的教育之情的感激之詞,而長輩們也要再次囑咐新娘,令人充滿依依惜別之情。此刻,新娘忍不住交織著悲傷與喜悅的情緒,眼淚不禁流淌。弟侄見到后,興高采烈地喊著,稱這是給他們留下的“金豆子”,結果讓新娘忍不住笑了出來,眾人也都歡笑在一起。人們立即離席,各自開始為明天的婚禮準備。
(四)以雞肉為基礎
在傣族社交中,年輕男女相識相戀的過程被稱為“約騷”。當地漢族則俗稱為“串姑娘”。“傣歷新年”這一天,傣族竹樓中傳來一片宰殺雞的聲音。雞燒好后,少女們換上華麗的服裝,拿著雞肉去集市上賣,等待著心儀的小伙子前來購買。一群興高采烈的小伙子都來問價格,如果少女們說“吃了再稱”并在事后加倍索要價錢,便意味著她們對這個小伙子不感興趣。若是少女對購買雞肉的小伙子有好感,她會給他遞上一把凳子讓他坐到自己身邊。此時,小伙子會說:“我們傣家有句俗話:‘一起吃才香,一起抬才輕’,讓我們一起享用這只雞,這樣會更美味。”少女則回應道:“ 我們傣家也有句俗話:‘吃得津津有味,才是真愛’,這里人多事雜,咱們趁早把雞拎到林子里吃吧。”
(五) 以雞眼為例證
在苗族人選擇結婚的吉日時,南方的父母必須與媒人一起前往女方家商定。女方家會殺一只公雞,將其煮熟后,雙方一起觀察雞的眼睛。這個儀式通常在深夜舉行。如果雞的雙眼全睜或全閉,表示這是吉利的;如果一只眼睛睜著,另一只閉著,則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觀察完雞的眼睛后,雙方開始商討婚期,通常會選擇在“午日”或“子日”,因為苗族人認為這兩天是大吉大利的。
同飲雞酒是指一起喝雞肉精釀而成的酒。
苗族人居住在貴州省邊遠山區的織金洞風景區新莊村,他們忠厚老實、勤勞樸素。苗族人的戀愛方式是通過集體活動認識和結交,如曬月亮、跳花節、對歌、趕街等。在男方提親時,男方家會請人帶來兩只大紅公雞到女方家。這兩只公雞必須當眾宰殺,將兩滴血混合在酒中,男女雙方飲下,象征著一生一世在一起。雞心和肝蒸熟后不切開,象征著永遠不會變心;雞腸不切開,象征著在一起永不分離。在吃這些食物時,德高望重的老人會說一些吉言祝福,并做出比喻,從而確立這件事的重要性。這種儀式稱為“吃雞酒”。
在黔東南臺江居住的苗族人,在吉利的日子來臨時,男女雙方都非常忙碌準備婚事。女方通常會舉行祭祀儀式,特地請來司儀在地上扔少許酒和供物,說一些吉祥的話,祝福待嫁女兒婚姻幸福美滿。這時男方的司儀會從口袋里取出一些零錢給女方的司儀,兩人會共同飲下用糙米釀制的交杯酒,這象征著男女青年已經建立起了婚姻的橋梁。午后,迎親隊伍在司儀的帶領下,莊嚴地從女方家出發去迎娶新娘。